各学院、各位同学:
为全面培养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意识、协作精神以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大学生在给排水科学研究、产品研发、方案设计等方面的水平,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举办八届全国大学生给排水科技创新大赛校内选拔赛。现将选拔赛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竞赛名称
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给排水科技创新大赛校内选拔赛
二、竞赛主题
水联万物,人水共生——智绘可持续城市未来
三、赛事组织
创新创业教育学院
威廉希尔中文官网
四、竞赛简介
本届竞赛是面向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等相关专业在校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课外竞赛活动。大赛分为知识竞赛、主题设计赛和创意竞赛。
1.知识竞赛
知识竞赛面向在校本科生,以个人为单位报名,采用个人闭卷笔试方式,着重考察给排水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考试范围:水分析化学、水处理生物学、水质工程学、建筑给水排水、给排水管网系统、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前沿或热点知识。
考试题型:单选题,40分;多选题,30分;分析综述题,30分。
考试时长:90分钟。
2.主题设计竞赛
每支队伍不超过3人,每个参赛团队至少有1名给排水专业在校本科生,每支队伍至少有1名给排水专业指导老师,设计主题为:斜管沉淀池工艺系统设计与实现。
要求:
参赛团队需根据设计要求和参数,运用专业知识和创新理念,设计斜管沉淀池,应考虑沉淀池的结构合理性;
利用Solidwork软件对设计的斜管沉淀池进行三维建模。模型应准确反映设计方案的细节和结构,包括池体、斜管、进出水系统、排泥系统等各个部分;
建模过程中应注意各部件的尺寸精度和装配关系,确保模型的可实现性和可组装性;
提交完整的Solidwork模型文件,包括不限于以下文件:零件模型、装配模型和工程图等;
根据Solidwork模型文件,使用3D打印技术制作斜管沉淀池的各个部件。各部件应采用模块化设计,实现组装模式。组装过程应简便快捷,便于拆卸和维护。
3.创意竞赛
每支队伍不超过3人,每个参赛团队至少有1名给排水专业在校本科生,每支队伍至少有1名给排水或相关专业指导老师,对参赛作品创作给予指导。
参赛作品的创意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基于安全和健康的饮用水处理新技术、新理念;
基于碳中和的污水处理新技术,新理念;
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
建筑节水、节能及循环利用;
管网系统提质增效;
污水及污泥的资源化、能源化技术;
面源污染控制及特色海绵城市规划、建设;
水体污染防治及水生态修复新技术、新理念;
水质监测新方法、新技术和新产品;
智慧水系统(给排水+互联网+大数据);
供排水系统节能减碳新技术;
工业废水深度处理技术;
污水处理系统污泥处理和除臭的新技术及新产品;
高效脱碳除磷新工艺、新技术。
参赛作品应为原创,形式可为具有创新性的方案、工艺、设计、产品等。研究手段和展示形式不限,但应符合学术规范,无知识产权纠纷。
作品资料可包括文字视听材料(PPT、展板或视频等)+实物作品(包括模型、产品等)。
竞赛组委会根据团队成绩评选创意竞赛团队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以及个人风采奖,并确定推荐国赛的团队名单。
五、参赛条件
(一)参加主题设计竞赛和创意竞赛的每个参赛团队确定1名组长,组长负责本团队参赛过程中的组织、联络及答辩等工作。每位参赛者都应参与作品的创作,最终作品应该反映出所有成员的协作努力。
(二)鼓励不同学科专业学生联合组队参赛,围绕课题项目发挥不同学科专业的优势和特长。鼓励参赛项目与学校相关老师的科研训练项目相结合。
六、报名时间
2025年7月12日—2025年7月30日
七、竞赛时间与地点
2025年9月20日 威廉希尔中文官网
八、报名方式
参加知识竞赛的以个人为单位填写报名表(附件1),附件文档命名格式为“附件1-XX学生-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给排水科技创新大赛校内选拔赛”。
参加主题设计竞赛和创意竞赛以团队为单位填写报名表(附件2)和团队汇总表(附件3)。附件文档命名格式为“附件2-XX团队-全国大学生给排水科技创新大赛校内选拔赛”和“附件3-XX团队-全国大学生给排水科技创新大赛校内选拔赛”
九、奖项设置
本届比赛将评选出多项知识竞赛奖个人奖,主题设计奖和创意竞赛团队奖。奖项设置分别有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以及最佳风采奖等奖项,具体名额待定。
十、联系方式
学生联系人:
钱其栋18645041910
徐莹莹17545175020
卢铭浩13766603815
教师联系人:
张多英13836031713
殷德霖15846330200
马维超18645080597
竞赛会务组邮箱:jingsaizwh@163.com
竞赛QQ群:621617831
以上未尽事宜,解释权及修改权归竞赛组委会。
威廉希尔中文官网
创新创业教育学院
2025年7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