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展示

    成果展示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威廉希尔中文官网李思齐老师团队取得新进展

    信息来源:威廉希尔中文官网 发布日期:2024-11-07

    今年年初以来,我校威廉希尔中文官网李思齐副教授及研究团队在结构与桥梁抗震研究领域取得关键性进展,其充分地考虑了学科交叉性,将地震危险性、软计算算法、可靠度、系统安全理论与结构、桥梁抗震研究相结合,先后在土木工程(Engineering Structures)、计算机(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及工业安全(Reliability Engineering & System Safety)领域的一区Top期刊上发表论文。该三本期刊在所属领域里享誉盛名。

    Engineering Structures是全球公认的土木工程领域顶级期刊,主要收录建筑与桥梁结构研究的高端学术成果,为中科院工程技术大类一区Top期刊。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为计算机、人工智能类国际顶级期刊,重点收录计算算法类、智能模型开发类的高水平成果,该刊为计算机领域的大类一区Top期刊。Reliability Engineering & System Safety是工业领域的国际顶级期刊,该刊重点关注利用可靠度和系统安全理论解决工程领域核心安全问题的高质量工作,为中科院大类一区Top期刊。

    大量全球不同地域的实际震害与损失评估数据表明,地震对工程结构的震害占总经济损失的60%以上,快速、准确地评估和预测建筑与桥梁集群在多种水平地震激励影响下的损伤模态已成为全球地震工程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传统宏观地震烈度和地面运动参数估计较难准确量化典型建筑和桥梁集群的地震风险与易损性特征。李思齐老师及课题组在传统结构地震损伤量化方法的基础上,创新的提出了一种考虑优化地震烈度指标的结构与桥梁地震易损性预测方法。结合温度场与地震烈度的耦合特征,开发了一组考虑地震风险与智能算法的更新模型,并利用了汶川地震、玉树地震、九寨沟地震、积石山等地震的实际结构与桥梁震害数据进行了方法与模型验证(用以模型验证的实际结构、桥梁震害调研数据及图片归属均为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所提出的结构与桥梁地震易损性量化方法及构建的风险模型可为大尺度区域城乡抗震韧性分布及经济损失快速估计提供有利的借鉴。

    值得强调的是,用以模型验证与优化的数据均来自真实地震的调研工作,我们李思齐老师课题组与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开展深入合作,先后参与了多次实际现场结构与桥梁震害调研工作,收集了大量的宝贵数据。在余震不断的震区,结构倒塌、桥梁失效随时可能发生,课题组队员为了获取一手、真实的结构与桥梁震害数据,不惜冒着巨大的风险,开展现场震害调研工作。2023年12月,积石山发生强烈地震,且工程结构均处于低温场影响,为了获取真实的震害数据,调查队员在极寒天气下,克服多重困难坚持进行现场调研工作。这也为课题组开展温度场与烈度指标耦合影响的结构(桥梁)地震易损性研究提供了宝贵的一手数据支撑。

    汶川地震结构震害现场调研-1

    汶川地震结构震害现场调研-2

    汶川地震桥梁现场震害调研-1

    汶川地震桥梁现场震害调研-2

    积石山地震结构震害现场调研-1

    积石山地震结构震害现场调研-2

    据悉,威廉希尔中文官网的李思齐老师课题组深入开展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在多项出版的成果中,有5篇论文进入工程学领域ESI全球前1%的高倍引论文,为我校ESI全球领域排名贡献了力量。此外,李老师历时两年多的时间,于今年4月,在全球顶级学术出版社(Elsevier)独立出版英文专著1部(Empirical Seismic Vulnerability andResilience Assessment of BuildingClusters),详细分析了12种类别的建筑及桥梁实际地震易损性与韧性特征,构建了基于实际损伤数据的工程结构地震风险数据集。下一步,李思齐老师团队将继续针对工程结构地震风险与易损性开展深入研究,在抗震路上继续探索的同时,积极投身于黑龙江省防震减灾事业,贡献一份“黑大力量”。

    威廉希尔中文官网的该系列课题研究,是全面贯彻“十四五”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未来,威廉希尔中文官网将进一步鼓励和支持学院教师开展学科交叉研究,深度对标《黑龙江省产业振兴行动计划》及“4567”现代化产业体系布局,积极培育一批优秀的教学科研教师。(威廉希尔中文官网供稿)

    3篇代表性论文的信息及下载链接如下:

    1.Li S Q. andZhongJ. Development of a seismic vulnerability and risk model for typical bridges considering innovative intensity measures [J].Engineering Structures, 2024, 302: 117431.https://doi.org/10.1016/j.engstruct.2023.117431

    2. Li S Q.Seismic risk model for regional buildingsthat considersthe influence of temperature and intensity measures[J]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2024, 250: 123962.https://doi.org/10.1016/j.eswa.2024.123962

    3.Li S Q. and Gardoni P. Optimized seismic hazard and structural vulnerability model considering macroseismic intensity measures [J].Reliability Engineering and System Safety, 2024,252: 110460.https://doi.org/10.1016/j.ress.2024.110460